聊城市农科院:聊城市冬小麦种植管理技术意见
发布者:聊城市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:2021/10/25
  为应对秋季连续强降雨对我市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,切实抓好小麦种植管理工作,结合我市小麦生产实际,特制定提出如下技术意见。
  一、抢时抗湿播种
  我市小麦最佳播期在10月5日至15日,根据往年经验,10月底前完成播种一般对小麦生产不会造成较大影响。对墒情适宜地块,要最大限度加快播种进度。
  (一)科学选用良种,做好种子预处理
  1、良种选择。建议选用中早熟、分蘖成穗率高、综合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如:济麦22、山农28、太麦198、峰川9号等。为预防小麦冬春冻害、后期倒伏、早衰,秋种时不宜选择春性较强、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。
  2、种子包衣、药剂拌种。如所购小麦种没有进行包衣或田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,建议按推荐量使用含有苯醚甲环唑·咯菌腈·噻虫嗪或苯醚甲环唑·吡虫啉等成分的药剂加芸苔素进行包衣或拌种,可有效降低小麦早期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率。
  3、发芽率测定。今年麦收期间,多地小麦良种繁育田遭遇降雨,要避免使用雨淋后发芽率不达标的种子。建议对小麦种进行发芽测试:随机取100粒小麦种点播于土中,室温条件下5~7日后观察发芽情况,发芽率低于85%时应及时更换种子或加大播量。
  (二)及时散墒整地,增加适期播种面积
  1、尽早秸秆还田。玉米收获完毕后应尽早进行秸秆还田。建议要求农机手及时更换秸秆粉碎刀,提高秸秆还田粉碎程度,确保玉米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以下。
  2、浅耕散墒。为抢时播种,建议前期积水较多、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地块,在机械能够下地时,用20马力以下小型拖拉机带空播种耧,利用耧腿对土壤进行浅翻,或用旋耕犁浅旋耕一遍,以加快土壤水分散失速度。
  3、分类进行机械作业。根据土壤类型,适时分类进行机械作业。沙壤土地块持水能力差,渗水快,一般连续5~7日内无降雨,机械可下地作业,黏土地块一般需7~9日后可机械作业。切记避免过早作业,土壤被压实板结,旋耕犁无法旋平,形成高低垄,影响整地播种质量。
今年玉米生长季空气湿度偏大,玉米病害重于往年,建议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深翻,一是将玉米秸秆中携带的病原菌深翻入地下,减少病原基数;二是促小麦根系下扎,提高小麦抗寒、抗倒伏能力。
  4、施足基肥。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,增施有机肥,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,以培肥地力,为来年小麦丰产打下基础。建议亩施复合肥(氮磷钾各15%)40~50公斤,商品有机肥100~200公斤,尿素10~15公斤(缓解玉米秸秆腐烂时与土壤争氮效应,否则会造成部分麦苗黄弱),可在玉米秸秆还田后,撒施秸秆腐熟剂,加速秸秆腐烂。
  (三)晚播地块要适当加大播量,控制播种深度
  1、适当增加播量。对10月15日前播种的地块可根据品种按正常播量播种,分蘖成穗能力一般的大穗型品种建议亩播量25斤左右,分蘖成穗能力较强的中多穗型品种建议亩播量20斤左右,超出适期范围(10月15日后)每晚播1天,亩增播量1斤,建议亩播量不超过45斤。
  2、宽幅播种。选择小麦宽幅播种机播种,苗带宽度7~10厘米,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,做到不漏播,不重播。
  3、防止播种过深。今年土壤湿度大,一定注意播种深度不能太深,尤其是低洼地、黏土地播种深度3~4厘米即可,要防止播种过深。
  (四)播前镇压,确保出苗质量
麦田旋耕后直接播种易导致小麦播种过深、田间失墒透风冻害严重,建议进行播前镇压。可用“前4轮+后4轮”型拖拉机播种,拖拉机作业区域与播种机播种区域重合,镇压播种一体完成,也可用带镇压装置的旋耕犁进行旋耕作业。部分湿度较大的黏壤土地块可不镇压,以免发生土壤板结,影响麦苗生长,可在冬前酌情进行镇压或浇灌越冬水等措施,提高植株抗寒抗旱能力。
  二、冬前田间管理
由于秋季降雨量过大,大部分土壤过湿,整地播种质量难以保证,播期拉长,导致小麦苗情复杂,田间管理难度加大。要立足管早管好,加强冬前田间管理,在苗全苗匀基础上,促根增蘖,促弱控旺,培育壮苗,保苗安全越冬。
  (一)分类管理,适时镇压
  1、对于整地质量差、地表坷垃多、表层土壤暄松的麦田,可在麦苗出苗后入冬前进行1~2次镇压,以压碎坷垃,弥实裂缝,踏实土壤,使根系和土壤紧实结合,提墒保墒,促进发育。
  2、对于播种偏深的地块,要及时退土清棵,减薄覆土层,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~1.5厘米,促使早分蘖,冬前形成壮苗。
  3、对于地力较差,底肥施用不足,有缺肥症状的麦田,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,并及时中耕松土,促根增蘖,一般亩追尿素10~15公斤。
  (二)酌情浇越冬水
浇越冬水能有效防止小麦冻害死苗,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,做到冬水春用。今年秋种期间,土壤墒情充足,应酌情浇越冬水,沙壤土地块持水能力差,渗水快,如越冬前田间出现旱情,则应适时浇好越冬水。壤土、粘壤土地块要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,酌情浇灌。要在日平均气温3℃以上,晴天上午进行,浇水量不宜过大,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。
(四)适时化学除草,做好病虫害防控
防除阔叶杂草,可用唑草酮水分散粒剂或氯氟吡氧乙酸乳油,对水后进行茎叶喷雾;防除禾本科杂草,可用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或精?f唑禾草灵水乳剂,对水后进行茎叶喷雾。剂量与使用时期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。
  3、冬前虫害防治。应注意查治灰飞虱、蚜虫、地下害虫等害虫。冬前化学除草效果好于早春,要在小麦3叶后且最低气温在5℃以上时实施。
防治蚜虫,可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噻虫·高氯氟悬浮剂,对水后喷雾防治,同时注意防治田边杂草上蚜虫;防治地下害虫,可用噻虫嗪颗粒剂撒施后划锄覆土。
  三、春季田间管理
麦田春季管理要立足“早”和“促”,尤其是年前播种晚(11月后播种)、苗情差(麦苗无分蘖,俗称“一根针”)、年前没有出苗(俗称“土里捂”)的麦田,一定要及早谋划,早行动、争主动,以促弱苗升级、苗情转化。
  (一)因苗分类管理,科学肥水运筹
  1、受冻麦田。对于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,要立足“早管促早发”的原则,采取以下管理措施:一是早春适时划锄,促进新生叶加快生长;二是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,一般每亩施尿素20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左右,促进麦苗快发快长;三是在起身至拔节期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氮肥或复合肥,提高穗粒数。
  2、一类麦田。一类麦田即冬前亩茎数60万~80万的壮苗麦田。建议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,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~20公斤。
  3、二类麦田。二类麦田即冬前亩茎数45万~60万介于弱苗和壮苗之间麦田类型。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,巩固冬前分蘖,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。在小麦拔节期前进行肥水管理。
  4、三类麦田。三类麦田即冬前亩茎数小于45万的弱苗麦田,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。尤其是“一根针”或“土里捂”麦田,要通过“早划锄、早追肥”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。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,增温促早发。同时,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早追施氮肥和磷肥,促根增蘖保穗数。只要墒情尚可,应避免早春浇水,以免降低地温,影响土壤通透性,延缓麦苗生长发育。
  5、旺长麦田。旺苗麦田一般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,拔节期以后,容易造成田间郁蔽、光照不良,后期易倒伏。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,上午霜冻、露水消失后镇压2~3次,可起到调节群体结构,防止倒伏的效果。对于有“脱肥”现象的麦田,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~20公斤,防止过旺苗转弱苗;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,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,应在镇压的基础上,将追肥时期推迟到拔节后期,每亩追施尿素12~15公斤。
  (二)做好预测预报,科学防控病虫草害
要密切跟踪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趋势,及早备好药剂药械,科学预测预报,搞好专业化统防统治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防治。
  1、病虫害防治。防治纹枯病、根腐病,可选用丙环唑乳油或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乳油或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后喷施小麦茎基部,间隔10~15天再喷一次;防治小麦茎基腐病,选用丙环·嘧菌酯悬乳剂或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,对水后喷淋小麦茎基部;防治麦蜘蛛,可用阿维菌素悬浮剂或联苯菊酯微乳剂。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上述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用进行防治。使用量与时期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。
  2、化学除草。对于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,要把握住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机。春季化学除草的时间是在小麦返青期,早春气温波动大,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,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℃以上,日低温不能低于0℃,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℃。药剂选择可参照冬季管理意见,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,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、甲磺隆等药剂。
  (三)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预防早春冻害
早春冻害(倒春寒)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,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“倒春寒”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。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做好预警预防工作。
可在降温之前灌水,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,减轻早春冻害对麦田的影响。若发生早春冻害,就要及时进行补救:一是抓紧时间,追施肥料。对遭受冻害的麦田,根据受害程度,抓紧时间,追施速效化肥,促苗早发,提高2~4级高位分蘖成穗率。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;二是及时适量浇水。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,使小分蘖尽快生长,增加有效分蘖数,弥补主茎损失;三是及时喷施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。
  四、中后期田间管理
拔节孕穗期是小麦亩穗数、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,也是病虫害、倒伏、早衰、干热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易发期。要坚持中后期田管不松懈,落实各项防灾减灾和田管措施,全力夺取小麦丰产丰收。
  (一)“一喷三防”、“药肥混喷”
小麦抽穗扬花期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期。要坚持“预防为主、主动出击、药肥混喷、一喷多防”的防治策略。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(见花就打),用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等药剂兑水喷施防治,用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(下同),对重发地区和高感品种要在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。需兼治白粉病的,可混兑戊唑醇、己唑醇、烯唑醇等药剂;需兼治蚜虫的,可加兑吡虫啉、吡蚜酮等进行混喷。
  (二)灌浆期养根护叶、穗大粒多
要结合防治赤霉病、白粉病及蚜虫、粘虫等做好药肥(剂)混喷“一喷多防”工作,每亩添加尿素0.5~1公斤或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根外喷施,既可防病治虫,又可防早衰、防干热风、高温逼熟危害,促进光合产物积累,保粒增重。
  (三)成熟期适时抢收、安全进仓
小麦收获要“立足于抢”:一是提前做好晒场、仓库、收获机械的清理整修工作,在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抢收;二是做好机收减损工作,收获时要对机手、种植户等进行相关技术培训,鼓励种植户与机手签订收获作业损失协议,确保颗粒归仓;三是收后安全烘晒,水分达到12.5%以下时入仓保管。